從進入7月份開始,長江流域就成為防汛抗洪的主戰場,湖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汛情嚴重,有多處農田被淹。這段時間正好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收割、晚稻播種的季節。洪澇災害不僅影響到早稻的收獲,也影響到晚稻的栽插。有的地方積水退得慢,農田泡在水里,有的地方水倒是退了,可農戶辛苦培育的晚稻秧苗全毀了。農時不等人,怎么盡快恢復農業生產?今年糧食生產能不能保豐收呢?
董是安徽蕪湖萬村的種糧大戶。今年老董的220畝早稻收割后就遇到了洪水,稻田被淹了20多天,自己培育的晚稻秧苗被大水浸泡,全部損毀。后來用不銹鋼移栽機又栽的。
農作物的種植受節氣的影響,眼見著大水退去,已經是8月上旬,再重新買種子育秧苗,就會耽誤大半個月的時間,嚴重影響收成。
眼看著水退了卻沒有秧苗可用,正著急呢,縣里卻送來了育好的晚稻秧苗。老董立刻組織人力,用拋秧的辦法對100畝晚稻田進行了搶種。
今年,農業、氣象、水利等部門都有預警,長江流域會出現大的汛情。蕪湖農業部門根據自己管轄地區地形地貌、水文水利等實際特點,提前開展了借地育秧的工作,使用不銹鋼栽苗機來移栽。
在湖北黃岡,家庭農場的楊也在搶種秧苗。今年,當地農業部門引進了新技術,提前采用硬盤育秧,26個硬盤的育苗量可以滿足一畝稻田,確保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時間用不銹鋼移栽機進行補栽補種。
無論借地育秧還是硬盤育秧,都是未雨綢繆。今年,還在開春的時候,從中央到地方都對今年的汛情災害有過預判,提前做了很多準備。
早稻種植面積的增加,為晚稻種植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,到現在,雙季晚稻種植面積也比去年新增400多萬畝。雖然長江中下游地區晚稻的栽種受到汛情的嚴重影響,但大水逐步退去,只要搶種及時,還是能挽回損失。